学校微博 联系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福州三山培训学校 > 学  苑 > 家长沙龙 > 没有原则的父母,养不出有规矩的孩子

没有原则的父母,养不出有规矩的孩子

2017-11-21 21:25                            未知点击:



人们常说父母爱孩子,应该是无条件的接纳。

 

不管孩子能不能给你挣面子,不管他犯了什么错误,不管孩子能否活成你想要的样子,你都愿意为他奉上所有的爱。

 

是的,父母的爱,可以没有条件。但是,一定要有原则。

 

现在有很多孩子想要什么,父母就买什么,对父母长辈缺乏起码的尊敬,出门在外也表现得十分没有规矩。

 

其实,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是有共性的:父母没有原则的让步甚至是纵容。

01

 

为什么教育孩子要有原则?

 

想让孩子守规矩、讲规则,前提是家长要坚持自己的原则。

 

电影《伊甸湖》中有这样一幕:

 

当主人公控诉熊孩子的暴行时,孩子的家长却强调“他们只是孩子......”

 

“他只是个孩子,长大就会好的!”

 

这句话常常是大人打破原则的借口。

 

但是,很多看起来很小的事情,如果小时候不严格一点,长大后就很难矫正。

 

孩子年龄越小,父母越需要理性,坚守原则的态度必须越强烈。

 

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和不合理要求,用和善但坚定的态度,告诉孩子有的事情能做,有的事情绝对不能做,让孩子明确自己行为的边界。

 

教育孩子,有原则地控制,比无原则地纵容更重要。

02

 

教出有规矩的孩子,父母这三点原则不能忽视。

 

1. 有些事,不能惯。

 

有家长说:“家里有规矩,但孩子耍赖也没辙啊!”

 

这是很多家庭的通病:孩子不听你的原则,常常以哭闹、不吃饭来要挟父母。

 

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父母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底线。

 

比如和孩子约定好每天只玩半个小时iPad,但孩子一哭闹,大人就妥协了,于是又多玩了半个小时。

 

被惯坏的孩子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的要求总是被满足。

 

第一次出现问题,大人就妥协,只会为自己和孩子的将来找来更多麻烦。

2. 有的事,必须孩子自己做。

 

有的家长还认为孩子小,做事磨蹭,父母先帮孩子万事包办了,以后再培养也来的及。

 

其实在孩子每个年龄段,都有他们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9到24个月的孩子,就可以给他简单的指示:比如让宝宝把脏的尿布扔进垃圾桶。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告诉孩子什么事情是他自己要做的。

 

爱从来不是大包大揽,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帮他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的爱。

 

让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时间久了,他才会在成长中学会自立自强。

 

3. 有些责任,必须孩子自己担着。

 

绘本《我永远爱你》中就有这样的对话:

 

阿力:“如果我把枕头弄得羽毛满天飞,你还爱我吗?”

妈妈:“我永远爱你,不过,你们得把羽毛收拾起来。”

阿力:“如果我把画画的颜料洒在妹妹身上,你还爱我吗?”

妈妈:“我永远爱你,不过,你得负责给妹妹洗澡。”

 

这个故事中的妈妈做得特别好,她不厌其烦地保证,“我永远爱你”。

 

同时又不忘强调:孩子,你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你要尽可能想办法恢复或弥补,你的所作所为带来的后果。

 

父母不能帮孩子逃避,而应该要求孩子为自己的错误言行承担后果,让孩子有面对错误的诚实和勇气。

在爱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把握好尺度。

 

既不失去爱,也不缺乏管教,坚守做父母的原则。

 

愿天下的父母都能做到,不含敌意的坚决,不带诱惑的深情。

你所谓的爱,正将孩子推向不归路。

 

前些天,一条熊孩子惹祸的新闻刷爆了微博:

 

60岁的陈婆婆在餐馆吃饭,邻座一名8岁的小男孩趁她起身时,悄悄抽掉座椅,陈婆婆落座时坐空跌倒在地,后脑受到撞击。

 

陈婆婆将小男孩的父母起诉到法院,索要赔偿6000余元。

 

近日,法院据此作出判决,判令小男孩父母承担7成责任,向原告陈婆婆赔偿4000余元;

 

而陈婆婆作为成年人未尽到谨慎注意的义务,应承担次要责任。

 

只是因为“好玩”,一个孩子就可以视尊老敬老如无物;只是因为“已成年”,一位老人就应该无端承受意外灾祸……

“他还是个孩子...” 仿佛已经成了熊孩子行使为所欲为“特权”的一个万能借口。

 

这个借口也使得很多家长对孩子一味纵容、毫无底线。

 

我们可以批评熊孩子,说他们不懂事、没教养。

 

但是,熊孩子说到底,依旧是孩子,既是孩子,那么他的一言一行归根结底应该由教育负责。

 

03

 

阿列克谢耶维奇在《切尔诺贝利的回忆》一书中,描写了一位曾在“二战”期间的德国纳粹集中营中遭受过非人折磨的幸存者。

 

他战后做了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新教师来到学校,他都会交给新教师一封信。

信中这样写道:

 

“亲爱的老师,我是一名纳粹集中营中的幸存者,我亲眼看到了人类不应当见到的情境: 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受到高中或大学教育的士兵枪杀。

 

看到这一切,我疑惑了: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

 

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决不应当被用于创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

 

只有在使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其价值。”

 

只会做高难度计算的是冰冷的机器,只会服从命令做出完美动作的是马戏团的猴子,而我们的教育常常忘记了这一点,以爱的名义为孩子与品格之间筑起一道高墙。

 

然而,背过的古诗会遗忘,做过的奥数题也会生疏。唯一不会随着时间流逝的,是善良,是爱心,是责任。

如果一定要问在这畸形的教育中能够学到什么,那就是我们可以冷酷无情,但不能考试挂科;我们可以不守规矩,但是不能榜上无名。

 

熊孩子问题的症结并不在于孩子本身到底怎么了,而是养成孩子的教育怎么了。

在开头的新闻中,孩子视老人的人身安全如无物。

 

有人可能会辩解说孩子只对外人没有分寸,在家里还是会尊敬老人。然而现实却再次打脸:

 

2017年8月26日7时左右,阜南县王店孜乡派出所民警接报警称,一老人被孙子锁在屋里。

 

民警到达现场后,发现房门紧闭,外面并没有上锁。

 

邻居们说,孩子也在屋里,他把门从里面反锁了,就是不想让奶奶出门。

 

民警经询问得知,今年15的小童(化名)平时跟奶奶一起生活。

 

当天天一亮,他就想跟朋友出去玩,但自己没有钱,于是就向奶奶要40元。

 

今年80岁的奶奶年纪大了,平时没有经济来源,就没有给他钱。

 

孙子心中不满,趁奶奶在屋里不备将门从里面锁住,不管奶奶怎么商量,他都不愿开门。

最终,在民警的劝说和教育下,小童将奶奶“放”了出来,并向奶奶承认了错误。

 

面对自己的亲生奶奶也可以这样无情,那么面对幼小柔弱的其他生命时,熊孩子们将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三位小学生看到邻居家门前的小奶狗贴着门口瑟瑟发抖,于是在周边找来许多鹅蛋般大小的石头,然后向小狗扔去。

而小狗只能蜷缩在角落中,被石头硬生生地敲着脑袋,还发出声声惨叫。

直到将石头全部扔完,三位小学生才迈着“胜利的步伐”离开。

只为了四十元钱,就可以狠心将亲生奶奶锁在屋内;只为了一时消遣,就可以将一个弱小的生命肆意虐待。

 

这不是一句“不懂事”可以掩饰的。

 

胡雪岩曾说:“看一个孩子,是看他的品德,不是看他的才干。”

 

不得不承认,如今的教育重才干大于品德,而没有品德相随的才干将是十分危险的,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恶人几乎全都才干满满,却也品德尽失。

 

宁缺才干,不输品德。这才是当今教育应有的态度。

04

 

俗话说,每个有恃无恐的熊孩子背后,都有一对不可理喻的熊家长。

 

孩子犯了错,家长不仅不制止,反而会百般为孩子开脱,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一位朋友怀孕三十周了,做完产检回到公婆家后,正刚好碰见大姑姐带着外甥也在。

她回屋掀开被子时,竟然发现床上有一条蛇,吓得她差点摔倒。

 

后来外甥进来一把抓住蛇,笑着说:“这是玩具蛇,我就吓唬一下舅妈而已,真是胆小鬼。”

 

朋友气得要揍他,公婆拦着她说:“一个小孩子而已,你怎么那么较真呢?你一个大人跟孩子置什么气?”

 

然后外甥又在玩朋友的iPad,临走的时候还想带走,朋友不让。

 

外甥直接从屋里拿了一把扫帚冲着她的肚子就是一下。

 

后来送她去医院的路上,公婆不提她肚子里的孩子如何,而是一直让她别跟外甥计较。

 

遇到这样的公婆是女人的不幸,摊上这样的家长也是社会的不幸。

 

平时出门,我们也会常常看到这样的景象:

 

飞机高铁上,熊孩子们对着别人的座位拳打脚踢。

地铁上,熊孩子将其当成游乐场肆意喧哗玩闹。

这种情景下,很多家长会使用“给孩子自由的成长空间”和“尊重孩子的天性”这些理由为熊孩子的恶劣行为开脱,并且口口声声地表示这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素质教育,让自己的借口看起来似乎特别有说服力。

 

而西方教育表示这个锅他们不背。

 

一篇名为《你可能误会了的欧美素质教育:不把放纵当自由》的育儿文章这样写道:

 

“在荷兰的幼儿园,如果一个小朋友不服从团队安排,不遵守公共场合的基本礼数,在被教育几次不改后,老师绝不会容忍,而会根据规定,让家长把孩子领回家,孩子要接受幼儿心理咨询师的评估和治疗。

 

家长也必须配合,完成孩子能正常融入社会和团体的过程。”

 

把放纵当作自由,把恶意当作天性的做法,在任何国家都不会被接受,更遑论素质教育。

 

05

 

据《中国日报》报道,今年暑假,一对中国夫妻带着六岁的儿子前往洛杉矶度假,熊孩子不断骚扰邻座的外国小哥,小哥建议父母管管这个孩子,坐在旁边的父母不但不阻止还辱骂小哥,之后演变为肢体冲突。

 

飞机落地后,迎接熊孩子一家的阵容竟包括:FBI、机场保安、边防安全等20多名执法人员。

 

经过调查,因为熊孩子的父亲率先动手打人,美国海关以故意伤害罪拒绝熊孩子一家的入境,并于次日凌晨遣返一家三口。

 

熊孩子犯下的错,最终全要由父母买单。

 

无独有偶:2013年5月24日晚,网友“空游无依”发表了一篇微博,是他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有人用中文刻上“丁锦昊到此一游”,“空游无依”表示这是他“在埃及最难过的一刻,无地自容。”

 

微博发出后,引起轩然大波,丁锦昊受到了网友的强烈谴责,甚至遭到人肉搜索。

 

2013年5月25日,丁锦昊的父母主动站出来发声,在为孩子的行为道歉的同时,也恳请得到改正的机会。

 

李嘉诚说过,“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子女失败的缺憾”。

 

无论是熊孩子还是熊家长,迟早都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只要纵容和恶行一日不停止,最终的惩罚就无法逃避。

 

熊孩子演变为罪犯,是一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孩子和家长谁都无法预料那个临界点何时出现。人们总说碰上罪犯的可能性很低,但是熊家长为自己的教育失职买单的几率并不低。

 

你以为的爱,其实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你不教育熊孩子,这个世界自会狠狠替你教育。

备案号:闽ICP备11014219号-1 版权所有:Copyright©2011 福州三山培训学校

招生热线:西湖校:88086068、87508765  金山校区:86392750 三叉街校区:88017666 蒙古营校区:87551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