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微博 联系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福州三山培训学校 > 学  苑 > 家长沙龙 > 谈谈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谈谈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2017-11-24 20:05                            未知点击:



如今,社会上的不少热点话题都与教师、家长两者间的关系密不可分。究竟两者之间应该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达到最和谐的状态?本期的“微话题”,我们一起来聊一聊。

 

1

 

为何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存在阻碍?

@朱赛红 朱亚峰

加拿大学者文森特的研究表明,许多教师希望家长以支持者和学习者的身份同学校一起工作,但这种合作关系并没有触及教师职业的权威性,教师似乎并不希望和家长建立互相学习的伙伴关系,也不希望双方之间的学习过程是双向的而非单向的。安迪 · 哈格里夫斯研究表明,如果家长和中学教师会面的场合正式、时间短暂而且极不平常的话,那么二者形成某种学术上及“情感上”的互相理解就不可能,但中学教师同家长的沟通多发生于召开家长会和单独会面这类为时短暂的场合,而家长在自己的社交圈子会见教师时才会感到比较愉快。在教师与家长相处所需要能力的研究中发现,教师认为与家长相处仅需要说服及影响家长的手段,而不需要与同事合作时的相互理解、富有耐心、善于倾听等能力。在制定学校目标时,作为职业群体的教师并不希望参考学生及家长的意见,他们只是以一些非正式的形式向学生、家长作一些解释。

—— 《从配合到合作——论家长与教师的关系》

简言之,教师与家长之间存在的障碍,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缘于两者间自认为的“责任划定”。明确的责任划定,使得教师与家长,既不愿意插手对方的责任范畴,亦不愿意让对方插手自身的工作。

 

@熊艳

近些年“临时爸爸”“临时家长”的报告屡见报端。落到教师与家长的关系问题上,孩子请旁人去学校见老师肯定有这样一个认识前提存在:老师不认识家长,老师也不了解我的家庭。教师视阈中的家长是抽象意义上的家长——一位成年人。另一方面,家长对教师也不熟悉。一是家长出于一种“教孩子是老师的事”的心理,他们把孩子完全交给了老师负责,二是家长不知道应该怎样与孩子的老师打交道,尤其是一些在校表现欠佳的孩子的家长,他们害怕自己去学校会受到老师的批评而不敢去见。教师通常是在学生出现问题时以“传唤”的形式要求家长介入学校教育。家长也仅仅是在孩子出现问题时才与教师结成“战时”联盟。教师与家长只对眼前的事情做出反应:意即针对学生的当前问题进行偶发的、随意的、即时的、有所偏向的联系。由此可推知教师家长之间呈现一种相互疏离的关系。

—— 《论我国教师与家长良好关系的构建》

教师与家长间的沟通若只是一种“战时联盟”,那么就意味着两者的沟通是短暂性的,目的是眼前的。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联盟是令人恐慌的。教师、家长、学生三者间的关系,便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2

 

家、校之间应该是何种关系?

@张贵勇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主体不同、方法不同、内容不同,应该明晰分工。如果说当前我国家庭教育需要一次新的启蒙,那么这种启蒙一定是先从厘清家校关系、家校教育职责开始。要是把孩子比喻成一棵树,家庭教育承担的是帮助小树扩张根系、向上生长的任务,学校教育则是为孩子修枝剪叶、完成社会化和自我同一性的过程。

家庭除了要担起孩子衣食住行的责任,让孩子有安全感、幸福感,还要培养其品行、人格。学校则主要在孩子适应社会规则、掌握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学会集体生活等方面着力。例如,孩子品行不端,教师固然有一定的教育责任,但纠偏之责主要在家长;孩子对某些知识点不明白,教师首先应给予帮助,而不是由家长扮演教师角色。

但是,教育是复杂而立体的工作,家校关系不可能“丁是丁、卯是卯”。孩子学业受挫,既可能有认知发展、学习习惯的原因,也可能因为家庭变故、同学关系不好。不对症下药,一味抛给教师,家长不闻不问,只会激化家校矛盾。

……

话说回来,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根基,理应在孩子生活能力、学习习惯和心性培育上承担更多的责任。父母多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多在科学育儿上下功夫,把自己修炼得更完美,也有助于孩子更适应学校生活。如此双赢,何乐而不为?

—— 《家校关系不可能“丁是丁、卯是卯”》

家校关系不能“丁是丁、卯是卯”,需要的就是教师与家长之间的配合。毕竟两者的目的是一致的,核心都是学生。

 

@穿夹板鞋的猫

人们说真正美好的关系是相互支持的,那最美好的三角关系应该是:家长支持老师,老师支持孩子!

一位植物学家的儿子拿着一株不知名的小草请教老师,但老师不认识。于是,老师和颜悦色地对他说:“你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植物学家,不妨去请教他,老师也想知道小草的秘密。”

第二天,孩子又来找老师:“爸爸说了,他也不知道小草的名称。他还说,老师您一定知道,只是一时忘记了。”说完,孩子顺手还把爸爸写的一封信交给了老师。

老师打开信,上面详细的写明了小草的名称和特性,最后还附着一句话:希望这个问题由老师回答,想必更为妥当。

这位家长的做法非常高明,他降低自己的身份支持老师,帮助老师塑造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其实这也是支持自己的孩子!

—— 来自网络

很难描述怎样的教师与家长关系才是最完美的,但必不可少的因素是相互的理解与信任,以及相互的支撑与学习。

 

3

为了构建和谐关系,教师与家长应该怎样做?

@刘波

教师在学生面前是天然的教育者的角色,但在家长面前应该扮演合作者的角色。提高沟通意识和能力,让家长切实感受到教师对孩子的关爱,这是教师必须要修炼的基本功。教师的关爱不仅要让学生懂,也要让家长懂,这其实就是利用心理学上的自己人效应,拉近教师和家长的心理距离。在家校沟通上,教师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平等地对待家长,切勿用传唤的心态来对待家长。教师要切实尊重家长,即便是孩子出了问题,也不能说伤害家长自尊的话,尤其是在公开的场合。此外,在与家长沟通上,要摒弃“只报忧不报喜”的做法,让家长不再觉得教师找家长就是孩子有问题。这样,家长也更乐意与教师沟通,即便是孩子出了问题,家长也要相信教师解决问题的诚意。

—— 《构建和谐家校关系应成教师基本功》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把家长看成是“合作者”的心态很重要。即便家长暂时还不能理解教师的用心,也要尝试着慢慢引导。只有这样,两者才可以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的机制,实现最终的育人目标。

 

@窦桂梅

第一点,我特别希望我们的家长并不是要配合学校,而是我们共同来营造或者共同去达成一种人成长的基本价值观。

第二,我特别地拜托我们的家长和学校不是甲乙方的关系,也不是敌我矛盾,我们的关系应该是去共同地完成一些任务。

最后一点,我想说的是,我特别恳请我的家长们,教育不是学校一方的事,我们应该共同有公益的情怀。

—— 来自网络

从家长的角度来说,首先要知道的是教师与自己有着很多“共同”的目标。如果能够在这共同的基础上,合力而为,那么将会事半功倍。假如丢掉这份合力,选择单打独斗,那么恐怕会面临不少困境。

备案号:闽ICP备11014219号-1 版权所有:Copyright©2011 福州三山培训学校

招生热线:西湖校:88086068、87508765  金山校区:86392750 三叉街校区:88017666 蒙古营校区:87551396